范征夫后人来宜寻访父辈足迹

5月3日,原《太湖报》编辑、上海市委统战部原副部长范征夫的后人范卫平、范晓平,来宜踏寻父亲及其战友杜夫同志的红色足迹。踏入杜夫在周铁镇的故居,他们与杜夫的弟弟、侄女等亲人的手紧紧相握,激动地说:“看到父亲和他的战友共同战斗过的地方,就好像在与他们面对面交流!”

虽时隔久远,但几位老人回想起范征夫和杜夫当年在宜兴的革命事迹仍记忆犹新。杜夫是宜兴籍烈士屠廷干参加革命后用的名字。1940年,在杜夫的引导下,当时还是上海康元制罐厂普通职工的范征夫来到宜兴,成为新四军二支队独立二团机关报《太湖报》的编辑人员,与杜夫在太滆游击区共同战斗。杜夫是周铁地下交通站站长,负责转送同志,在此过程中,他需要掌握敌情、安排食宿、组织船只,并派向导和水手护送同志出港。1943年,杜夫积劳成疾,因病逝世,后被追认为烈士。而范征夫当年有一本日记本留在了杜夫家,杜夫离世后,家里人把日记本珍藏起来,后捐赠给了宜兴党史陈列馆。

“父亲在人生最后的十几年里,跟我们念叨最多的人就是杜夫同志,他是在杜夫的引领下,真正走上了革命之路。”范卫平说,在宜兴打游击的经历对父亲影响很大,父亲从小就教导他们,要学习杜夫同志身上不畏牺牲的精神。范征夫去世前,反复叮嘱子孙要来宜兴看看杜夫的故居和家人。在参观完杜夫同志在周铁镇的故居、与杜夫同志的家人面对面交流后,5月4日至5日,范卫平一行还先后前往编辑出版《太湖报》的旧址、苏南太滆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宜兴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地,寻访父亲及其战友杜夫的红色足迹,感悟他们的革命初心。

这趟来宜的“红色之旅”,让现为上海市新四军研究会六师分会副会长的范卫平深有感触。“我来过宜兴三四次了,每次来的感觉都不一样。特别是这次来,看见宜兴对于红色文化的大力保护,让我们感觉到红色基因在赓续。”离开宜兴前,范卫平一行还将范征夫纪念杜夫的手稿和部分书法作品捐赠给了周铁镇政府。“希望通过父亲的手稿,能让杜夫同志的家乡人民更好地了解这位可敬可佩的烈士。”范卫平说。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